factor_investing_blog2_banner
因素投資大行其道
重新審視「聰明啤打」

對本港投資者而言,因素投資(Factor Investing)一詞可能相對新穎,但這種策略在投資世界已開始大行其道,相關主題的投資產品陸續面世,希望為投資者選出最合適的投資因素,務求看準時機獲利。

因素投資又稱為Smart Beta(「聰明啤打」),理念是在被動投資策略中,加入主動型投資的原素,「聰明啤打」ETF便是其中一種採用了相關策略的產品。根據FTSE Russell的數據,全球採用「聰明啤打」策略的佔比,已經由2015年的26%,急增至2017年的46%,而當中較為流行的兩大投資策略,有多元因素策略,以及低波幅策略。

表現好壞取決於因素選取

「聰明啤打」漸漸登堂入室成為主流,有研究預期,於2016至2020年間,在整個高達1.1萬億美元的被動/指數策略市場之中,有高達三分之一、即3,000億美元的資金是流入「聰明啤打」策略的 1。這種策略漸漸受到投資界的青睞,箇中原因是其長期表現有望跑贏大市。不過坊間對此觀點不無質疑,主要是因素投資ETF所依據的因素指數,其實際歷史一般較短,意味相關產品在回溯測試中的佳績,不一定能夠在未來重現。雖然如此,市場上有更多證據顯示,「聰明啤打」策略能否跑贏大市,取決於有沒有揀選到合適的投資因素,多於單憑往績來作出投資決定。

正如上文提到「聰明啤打」策略,並非單純的被動投資方法,同時帶有主動性質,可說是被動和主動投資的折衷方案。不過,這種策略雖然具備跑贏大市的潛力,卻缺乏多元性,不少股票在投資風格上或會重疊,在市場波動下,或會損害組合的表現。

舉例說,利用低波幅策略的「聰明啤打」ETF,一般會追踪MSCI最小波動率指數的表現,缺點是投資組合持股會限制在300隻股票以下。在此情況下,投資者可能會投資於多個單一因素策略,或者選擇多元因素基金,不過這種方法,並不一定能夠提高投資組合的多元性,或降低市場波動時所帶來的風險。

故此,一個採納了「聰明啤打」的綜合投資方案,更能分散組合風險,帶來卓越的投資表現。投資經理會利用嶄新的方法,從廣泛的投資因素中,選取合乎這些因素的公司作靈活配置,從而降低組合中的重疊程度,以確保投資組合能夠維持平衡,用更穩定的方式爭取最佳回報。

1 Goldman Sachs; “Building Confidence in Smart Beta Equity Strategies”; December 2016.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factor_inversting_blog-2_mini_factor-invexting_600x360pxf
靈活利用因素投資
繼續閱讀
factor_inversting_article_mini_factor-invexting_600x360pxf
善用因素投資創造更佳收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