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utiy_blog1_banner
迎接亞洲科技時代來臨 投資機遇此中尋

對香港投資者而言,亞洲股市或許並不陌生,可是大家有沒有意識到亞洲經濟的轉變?對亞洲的印象,是否仍然停留在「世界工廠」的老舊時光?

的確,過往亞洲的企業總是被認為抄襲發達國家的意念,而傳統的製造業、電訊、能源或金融業也一度主宰亞洲股市。但時至今日,亞洲企業已擺脫了這個形象,某程度上甚至比發達國家更勝一籌。

擺脫世界工廠 亞洲科研後來追上

身為亞洲一哥的中國,在政府的「十三五規劃」中,定明了優先發展自主研發技術。在2017年底,中國政府便公佈了一項涉資數十億美元、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研發項目。而中國目前投放在研發方面的經費,比歐盟還要多,並且有望在今年內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而日本和南韓在人工智能(AI)方面的相關專利,亦只是僅僅落後於美國。

亞洲已蛻變成為全球新技術的先鋒,投資者也是時候轉變策略,迎接新時代的來臨。

現代人離不開智能電話,而網購及電子支付更已是不少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些新技術、新模式,正衝擊著各行各業。舊有落後的模式雖然有被淘汰之虞,但行業的效率卻提高了不少,更為消費者、用家創造出嶄新的價值,也帶來令人興奮的投資機會。

新興技術 締造全新盈利模式

舉個例,互聯網正在快速「蠶食」中國傳統的零售業,預計到了2020年,中國網上食品雜貨市場將增長兩倍,達到1,780億美元。另外,智能物流及大數據分析,亦有望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協助企業節省成本,同時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購物體驗。

而亞洲在健康護理新技術方面的發展神速,在全球領先的基因排序儀製造商當中,亞洲的收入份額從2010年的18%,增至2016年間的23%,同時,美國的份額卻只維持平穩,歐洲更見下跌。

日本公司利用智能應用程式,連接全球工廠並支持機器自我學習,漸漸顛覆整個製造業的格局。同時,新加坡最近與南韓合作,籌建工業人工智能應用研究中心,都證明亞洲的科技漸漸帶領全球。

安聯兩大投資部署

一、跨行業和地域選股:

上述例子只是反映某些行業的情況,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時代之下,行業的區分逐漸模糊,不少亞洲企業如今已不再受此束縛,而是滲入各行各業之中。譬如內地互聯網巨擘阿里巴巴,既是科技公司,也是零售龍頭,近年更涉足金融服務;而家電製造商美的,則正在探索機械人領域的機遇。

因此,要捕捉這個趨勢,意味著要借助跨行業和地域的專家團隊,以各種不同方式從芸芸的亞洲企業中,找出因技術創新而受益的贏家。

二、主動捕捉潛在機遇:

不過,經驗證明,創新科技與高估值總是如影隨形。上世紀90年代後期的科網泡沫,投資者在亢奮情緒下,一度付出高估值以博取回報,最後結果是泡沫爆破,成為不少投資者的傷痛。

創新科技其實不一定能提升公司的生產力和優化業務,當中講求時機及策略,而且亦創新科技也未必能即時轉化成投資回報,往往需要幾年時間才有機會見效。在亞洲這個商業模式瞬息萬變的市場,要評估科技革新對投資的影響並不容易。採取被動式策略,往往以偏蓋全,難以全盤捕捉廣泛的投資機會,亦未能及早預測市場變化。故此,若要捕捉亞洲的新機遇,主動型的投資策略似乎更為合適。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equity_landing_blog2_600x360px
認識H、A、N 
一網打盡中國機遇
繼續閱讀
equity_landing_artictle%20mini_600x360px
人工智能改變世界 有望成股市新引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