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漫長的牛市後,許多資產類別的估值已經不便宜,債券亦將難再履行其傳統角色,為大家提供穩定的收益。與此同時,全球主要央行正開始擺脫零息時代,踏入加息階段,風險和波動均在上升。在這種環境下,投資者應該如何部署?答案或者是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s)這種超越傳統的投資組合。
甚麼是另類投資?一般投資者最常接觸到的,不外乎股票或債券這兩大類別,而另類投資的世界則非常廣泛,由各式各樣的商品到不同國家的貨幣,到私募股權和私人債務,甚至還有美酒、藝術品等也包括其中。
在全球各地,不論是機構或私人投資者,近年都紛紛投向另類投資的懷抱,相關基金產品亦陸續湧現市場,為投資者提供另一種收益來源,同時也能有效分散風險。
據報道,在過去八年,韓國的國民養老金對另類投資的配置幾乎翻了一番,至佔管理資產總額的10%以上。另外,及至2030年,中國高資產淨值投資者──簡而言之即是富裕人士,其最大的配置料也是另類投資。在廣闊的另類投資世界裡,有個別的資產特別發光發熱,以下便是另類投資的兩大案例:
隨著全球人口持續膨脹,農村變為城市甚至大都會,基建設施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最近美國1和英國2便相繼宣布了大規模的基建計劃,另一方面,在經濟急速發展的亞太地區,預料到 2030 年將面臨超過 20 萬億美元的基建缺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