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rnatives_article_banner
兩大案例 拆解另類投資吸引之處

經過漫長的牛市後,許多資產類別的估值已經不便宜,債券亦將難再履行其傳統角色,為大家提供穩定的收益。與此同時,全球主要央行正開始擺脫零息時代,踏入加息階段,風險和波動均在上升。在這種環境下,投資者應該如何部署?答案或者是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s)這種超越傳統的投資組合。

甚麼是另類投資?一般投資者最常接觸到的,不外乎股票或債券這兩大類別,而另類投資的世界則非常廣泛,由各式各樣的商品到不同國家的貨幣,到私募股權和私人債務,甚至還有美酒、藝術品等也包括其中。

在全球各地,不論是機構或私人投資者,近年都紛紛投向另類投資的懷抱,相關基金產品亦陸續湧現市場,為投資者提供另一種收益來源,同時也能有效分散風險。

據報道,在過去八年,韓國的國民養老金對另類投資的配置幾乎翻了一番,至佔管理資產總額的10%以上。另外,及至2030年,中國高資產淨值投資者──簡而言之即是富裕人士,其最大的配置料也是另類投資。在廣闊的另類投資世界裡,有個別的資產特別發光發熱,以下便是另類投資的兩大案例:

案例一:基建投資

隨著全球人口持續膨脹,農村變為城市甚至大都會,基建設施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最近美國1和英國2便相繼宣布了大規模的基建計劃,另一方面,在經濟急速發展的亞太地區,預料到 2030 年將面臨超過 20 萬億美元的基建缺口3

這些基建計劃涉及極為龐大的資金,而除了由政府出資,私人市場的參與也很重要,為投資者提供了相當不錯的機會。除了以私募股權的形式,近年一些基建的優先債券也愈來愈受到歡迎。由於基建項目的流動性較低,因此往往能提供較主權債券更吸引的收益率。而且,這些基建項目通常受到政府的監管,一來違約率較低,二來也配合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方針,受到投資者的稱許。

案例二:私人債務

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美國私人債務也是值得留意的機遇。隨著監管收緊,美國銀行業的放貸意欲較以往低,企業融資愈來愈有難度,此時私人投資者正好替補銀行的位置,向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私人債務與傳統資產的相關性較低,投資者可根據自己的回報目標和風險偏好,揀選合適的相關產品。

安聯投資策略:借助專業團隊力量 環球捕捉不同機遇

或許我們已踏入了另類投資的黃金時代,然而對很多投資者來說,這個仍然相當新鮮的概念。大家未必很熟悉另類投資所具備的特點、機會及當中的潛在風險。部分另類投資的流動性頗低,僅適合長線投資者。因此,要涉足這個市場,須具備詳細的研究和執行能力,並以主動的方法管理,才能發揮最佳作用。

基建設施和私人債務等另類投資,並非一般大眾能輕易接觸,當中也可能涉及複雜的結構,因此需要由擁有廣泛網絡的專業團隊,進行實地考察和評估。由於這些投資機會散布在世界各地,個別投資者不適宜單打獨鬥,借助跨地區投資團隊的力量作出統籌及資源調配,相信是更好的選擇。

1Reuters; ‘Trump raises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plan to $1.7 trillion’; 25 January 2018

2UK Government;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Delivery Plan 2016-2021’; 23 March 2016

3Asian Development Bank; ‘Asia infrastructure needs exceed US$1.7 trillion per year, double previous estimates’; 28 February 2017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alternatives_blog-1_mini_ 600x360pxf.jpg
另類投資:
94萬億美元的基建大機遇
繼續閱讀
alternatives_blog-2_mini_ 600x360pxf.jpg
私人債務需求殷切 昂然跨越信貸周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