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有參與股票市場的投資者,想必有不俗的收獲。的確,以數據來看,全球多國的經濟一片正面,亞洲和美國的企業信心均告上升,而中國更步步開放市場。如此看來,股市仍然機遇處處。
近年有參與股票市場的投資者,想必有不俗的收獲。的確,以數據來看,全球多國的經濟一片正面,亞洲和美國的企業信心均告上升,而中國更步步開放市場。如此看來,股市仍然機遇處處。
然而踏入2018年,市場來到了轉捩點,各國政府正開始撤回實行良久的刺激政策,而伴隨投資者多年的超低息環境也步入終結,要尋找收益,似乎變得愈來愈不容易。各國央行能否駕馭加息、退市或縮表?美國的貿易戰會有何結果?地緣政治會否再起波瀾?這一切都令今年的股市表現不再是直線上升,沒錯,市場波幅已經回歸!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不禁疑問:究竟我們應該如何部署股票市場?
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先從2017年的股市中略窺一二。不論是中港抑或美國,2017年的股市大贏家,非科技板塊莫屬。而當中的人工智能(下稱AI)更是蓄勢以待,一方面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生產力和盈利,同時也為股東創造價值。
AI的增長有多快?羅兵咸永道預測,到了2030年,AI將推動全球GDP增長15.7萬億美元,勢成投資者的最大商機。此外,根據Tractica的最新預測,到2025年全球AI行業的收入,將會激增至370億美元,按年增長高達57%。
相信大家也有聽聞過、甚至使用過蘋果的Siri或Google的翻譯功能,其實這些也屬於AI的一種。簡單來說,AI指的是能夠思考、學習和執行人類任務的機器或程式。到了2021年,預料AI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一環,例如將機械連到機械(M2M)所構成的「物聯網」,將佔全球超過270億件設備的一半1。
科技日新月異,隨著處理速度愈來愈快、存輸成本愈來愈低,AI正逐步顛覆各行各業的未來,例子多不勝數:機器學習軟件,令網上零售商可以根據特定的人口統計數據,來度身訂造廣告策略;AI又能預測環境變化,助農民提高農產量。而最快到2020年,無人駕駛汽車很可能已可推出市面。一些AI系統,更正在學習如何操控飛機和準確地診斷疾病!至於在金融界,AI和區塊鏈技術,也正在扭轉傳統的借貸模式。
新時代正在降臨,很多公司已為此做好準備。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評論局與波士頓顧問集團最近進行的調查顯示,有近75%的受訪者認為,AI能夠協助他們的公司進軍新市場;同時,更有84%受訪者認為,AI技術有助提高競爭優勢。
若說美國矽谷是AI的搖籃,相信無人能夠否定,但原來亞洲地區憑藉其人口優勢和政策「加持」,搖身一變成為推動和發展AI技術的理想地,甚至可與美國一較高下。以中國為例,這個亞洲龍頭國家擁有龐大人口,且非常適應電子支付,能提供無與倫比的數據資源。而且中國政府銳意成為AI的領軍者,目標在2030年之前,創造出價值達1,500億美元的人工智能創新產業2。
總部設於北京的百度,便是熱忱於研發AI的例子。該公司聘請了數百名專家,並在加州成立兩家實驗室,部署了全球最先進的自然語言識別系統和翻譯技術,最近又在準備測試無人駕駛汽車 。
在近代金融史上,新技術一直都在挑戰舊有企業。在上世紀60年代,標普500上市公司的平均壽命為60年。到了90年代,此數字已降至20年,之後更進一步縮短至約12年。
當然,並非所有投資於AI的公司都會成功,這講求當中運用的技術是否合適、時機是否準確、其商業模式是否配合等。
故此,在探索AI的投資機遇時,被動的策略如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對技術變革或未能作出快速反應。相反,仔細研究、耐心發掘那些善用AI策略並從中獲利的公司,再配合靈活的主動式投資策略,相信有助尋找出最佳的投資機會。
事實上,AI的相關機會極為廣闊,除了科技公司之外,那些利用AI來分析數據、從而提升效率或產出的公司,包括物流、醫療保健或基因醫學等,都可以是受惠者。而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區,料可成為全球AI潮流的先鋒。
總括而言,AI所帶來的蛻變,其實只是剛剛開始,隨著各國政府和企業投放大量資源於相關研究,相信不用多久,這項技術將能刺激全球經濟、改善我們的日常生活,更令人期待的,是AI所帶來的嶄新而持續長久的投資機遇。
1ZDNet, “Report: IoT to dominate connected device landscape by 2021”; 8 June 2017.
2 CNN Money, “China wants to build a $150 billion AI industry”; 21 July 2017.